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谷粒网 www.guli.la,衰与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切生命都善于适应环境,人也不例外。

    黄公愚很快就习惯了家中的新秩序。子女们各管各饭,大多早出晚归。新来的姜阿姨只做他和祁阿姨的饭,伙食明显比过去好了。院内也较以前安静些。只是夏平每日不在家中陪伴,颇觉孤寂。听说有个老年人俱乐部,不远,便与一两个老朋友晚上相约着去了。

    一块钱一张门票。里面是个雅致的礼堂。中间是舞厅,有乐队,四面有些活动间。一桌桌围棋,象棋,麻将,扑克。香烟袅袅,茶气幽幽。围观的比下的、打的人更多,看样子都是些老干部、老知识分子,热闹又不喧嚣。还有搞书画的,几条长桌上铺着白毡子和大幅白纸,摆着笔墨,围着一群老先生在写,在画,在评议,在切磋交流。有些字画挂在了墙上,众人指点。有一堆人在讨论气功,什么“内养功法”“强壮功法”“小周天练功法”“放松功”“意功”“太极捧气功”还有“因是子静坐功法”一是静坐前后的调和功夫,二是止观法门,三是六妙法门。详而又详,玄而又玄。要买烟,买酒,买冷饮,买茶糖糕点,礼堂一角有个小卖部,全是高档品,年轻的女售货员冲你甜迷迷地微笑。舞池里不满也不空。有几十对在舞,多是老夫老妻——那是一眼就看出来的,也有不是夫妻的。来俱乐部的有不少单身的老头老太太,还有些不算老的五十来岁的妇女,他们都坐在舞池周围的一张张圆桌旁,看着聊着。“这倒是个说话解闷的地方。”他说。“可不光是说话解闷。”老朋友在一旁谑语道。“还可以活动活动身子。”他指了指舞池。“不,这还是丧偶的老年人找对象的地方。”老朋友点破道。他一听仰身哈哈笑了,表明这很有趣很可笑,心中却不禁浮想起在清华大学盛律明教授家做客的情景,那一对新婚的老年夫妻。

    他来了几次,既不下棋也不打麻将。偶尔在书法堆中和人们聊聊,写几个字。慢慢,人们都知道了他,老干部,东方艺术协会的主席,有身份的人。他便得到了应有的尊敬。因为是老单身,也便有女人来认识他。

    她,一个上了年纪的戏曲演员,五十多岁,胖胖的,白白的,见他坐在舞池边,便走过来坐下。谈谈艺术,挺投机。“黄老,您讲得真好。”她由衷地说。“不好,不算好。”他连连谦虚道。晚了,渐渐散场了,他们也常自然而然一起走出礼堂。“您是走着来的?”她关心地问,看着俱乐部门口的人流。“这么近,又不是开会,就不叫单位小车接送了。再说腿脚好好的,走走也是锻炼嘛。”他说。“那我送送您吧。”她说。两个人走了一段,随便谈着,多是她提问题,他讲。

    偶尔,她也很随意地问问他家里的情况:“您和这么多子女住在一块儿,倒不寂寞。”

    “住在一块儿有好处,也有不好处,互相太干扰。”

    “噢”“他们有人劝我,把这一院房子换成几套房子,和子女们分开住。”

    他站住了,到家门口了,看见夏平也刚从外面回来:“爸爸。”

    “这是我的二女儿,夏平。这是黄阿姨。”

    她也姓黄,叫黄桂花。

    夏平越来越忙。要看的外文书很多,要参加的活动更多:听课,看未经译制的外国电影,外国艺术展览,贸易展览,书籍展览,参加外语学院的一些活动,和欧美留学生接触交朋友。她越来越主动地承担图书馆整理外文资料的工作。时间很紧,却比过去注意打扮了。乱买着吃饭,又要节俭,脸色倒比过去好了。中午,图书馆快下班了,她紧张而快乐地收拾着书籍,与她一起工作的莎莎笑着说:“你今天怎么也哼开流行歌曲了。”她一下停住,才意识到刚才一边摞着书一边在哼歌呢。从未有过。想着,笑了。

    她试着翻译了一篇学术文章,想请羊士奇看看。他不是在哲学社会科学译林杂志编辑部吗?能发表吗?打电话,编辑部回答:他不在。又打一次,回答:他不在了。多了个“了”怎么不在了?回答:他已调走了。调哪儿去了?调回原单位去了。原单位是哪儿?电话里没听清楚,是一个工厂。

    他怎么了,出事了?电话中灰沉沉的口气让她有这感觉。那次在天坛公园的情景又在眼前浮现出来

    她若有所失地来到天坛公园的“英语世界”这儿依然熙熙攘攘,松柏浓荫下,是密匝匝的人群和abcd的声音。看了一遍,细细的,没有他。接连几个星期天都不见他了。周围接连有人与她用英语会话,她一一应对着,最后不再搜寻了,终于设法把他忘了,使自己逐步投入英语会话的兴奋中。她突然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人群外移动,她礼貌地终止会话,犹豫地穿过人群,来到“世界”之外。一个男人,高高瘦瘦的背影,垂着头在树下踽踽独行,偶尔往“英语世界”看看。那背影的每一线条都很凄凉,像是被人群遗弃了,又止不住想来看看。她迟迟疑疑走到他前面,是羊士奇:蓬头,胡茬很长,眼窝下陷,黯然无神。

    “你怎么了?”她听见了自己绵细的声音。

    “我”他沉重地垂下了头,头发很乱地披在前面。

    “你回原单位了?”

    他慢慢抬起头,呆滞的目光好像在问:你怎么知道的?

    “我打电话找过你。”

    他又垂下头,手扶着树干。

    “那怕什么?你回工厂还可以搞翻译嘛,人没有一帆风顺的。”她希望能安抚这个受伤的人。

    他摇了摇头。

    每个人的世界都不一样,他只有一个昏天黑地的世界。于粉莲又到出版社哭天喊地,掏出农药要仰脖喝,楼上楼下乌烟瘴气,出版社要炸了,可它不能炸,只好和他羊士奇谈话,只好又请他回原单位。你翻译了什么东西,还可以再送来的——这是最后的安慰之辞。他抱着自己的资料、笔记、书稿回家了。又到工厂上班了,顶着人们窃议的目光。不和任何人说话,像灰色的影子无声无息地移来移去。对女人,绝不抬头看一眼,回家也不说话。做家务,料理女儿,垂着眼皮在于粉莲的目光下干这干那。你怎么不说话?于粉莲瞪着他。他没反应,到厨房里洗碗。你哑了?于粉莲声更高了。他又坐到小板凳上洗衣服。问你呢,怎么不吭气?于粉莲好像又提高了调儿,其实是声小了些。他还是一件件搓着衣服。爸爸,你怎么了?女儿小心地走到他身边贴着他,轻轻摸着他的脸,不时怯惧地看看母亲。他没说什么,擦干双手,用毛巾揩拭着女儿小脸上的细汗。女儿不声不响偎着他,于粉莲站在一旁瞪眼呆看着。

    都洗完了。女儿早睡着了,于粉莲也躺下了。他一个人缩在厨房里铺开书籍、资料、稿纸,还搞他的翻译。桌子太小了,灯光太暗了,空气太热了,他却在深夜的苦行中得点麻麻木木的安慰。我活得不像个人,可我能忍。厨房里满是油腻味,灰老鼠无声地溜来溜去。街道像铅色的剪纸,风一吹就皱了。一把大扫帚扫来扫去,一双老女人的小脚狰狞地从大黑袍下露出来。一个老头戴着黑皮帽,在严冬的城市中驼背走着。冥冥夜空中,一座剪影般的塔式高楼睁着雪亮的独眼,阴险无比

    第二天中午,他下班一回来,看见家里烟雾腾腾,于粉莲站着,脚下一铁盆灰烬,有的还白中透红地微燃着。他疑心了,再一看,自己所有的书籍、资料、笔记、手稿——其中有他已翻译了三十万字的一部书稿,都不见了。

    “你——”他浑身哆嗦了。

    “我把它们都烧了,我不让你再搞这些。”于粉莲说道。她恨这些书籍纸张,看着它们她就有不安全感。

    “你这是干什么?”他突然大吼一声,从来未有过,吓得于粉莲一颤。继而他又发现不对:他的书籍、资料、手稿很多,就这么一盆灰?“它们还都在哪儿?”

    “太多了,烧不过来,我都卖破烂了。”

    他抡起手臂重重扇了她一个耳光,然后疯了一样跑下楼。

    收破烂的去哪儿了?天昏地暗,凉风掠地嗖嗖吹过来,雨点打得脸生疼,哗哗几阵下成瓢泼了。雷电闪着,马路成了河。他像只瘸狗在街上挣扎着。废品收购站去过了,哪儿还找得着?满街一片灰冷。扑哧,他滑倒了,雨浇在脊背上像要掩埋他。活埋人,土落在身上大概也这样舒服?混浊的水在身体四周冲刷着,还不如埋在水中死了。有人蹚着水从旁边走过,雨靴,赤脚,男人的脚,女人的脚。这么多人都站着,他只能趴着。一道闪电照亮了灰暗的街道,他撑着爬起来,旁边就是法院,白底黑字的牌子。他跌跌撞撞往里走,他要离婚。离不了婚,他就不想再活了。

    他不知道于粉莲打着一把伞在大雨中到处找他。他也不知道,他在闪电中挣扎着站起来时,她东张西望地看见他了。可她又看见他进了法院,她咬牙了,她再也不能失去他。她宁肯把他喂狮子,也不能让别人得到,她也上法院。他的离婚上诉被驳回;而她告他虐待罪的上诉则在受理中了

    他断断续续把情况简单讲了。夏平想安慰他,没找到话。两人在长椅上坐着。几个小男孩在近处玩飞盘,一个绿的,一个粉红的,飞来飞去。不时滴溜溜滚到这儿来,引来小孩急跑的脚步。

    “你去人生咨询所了吗?”夏平问。

    “去了,你介绍的陈晓时我见到了,他分析得很对。”

    “他告诉你怎么办?”

    “有些情况是谁都无能为力的。”

    “你再找找他。”

    “好吧。”停了一会儿,他又摇了摇头“我看清了,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法院判我虐待罪,劳改几年,这倒好,只要能离婚,关几年也算。还有一个结果,就是永远这样下去。”他微微抬起头,脸抽搐着“天下还有比这不讲理的事吗?”

    “”“我是人不是人,还有没有一点做人的自由?”

    “你们好自由哇。”突然一声大喝,于粉莲凶神恶煞般出现在面前。

    羊士奇僵了,夏平也呆了。

    “上次我冤枉你们了,这次没冤枉你们吧?大天白日的在公园里胡搞,还有什么说的?”

    小华呆呆地坐着。窗外下着雨,没完没了没完没了没完没了。电大补考总算及格了,有资格接着上下去了。暑假还有最后几天,这些日子每天下了班闲逛逛,胡乱温温书。怎么又翻开精神病学了?放下。没完没了没完没了没完没了。怎么又胡乱想开了?尽是女人的眼睛,女人的腿。不想了。

    再过些天就三十周岁了。在内蒙建设兵团种过几年盐碱地,现在已是十三年工龄的“老工人”了。三级,铣工,工资四十五块,电大一年级,该上二年级了,再熬两年拿文凭,三十二岁了。身高一米七四,勉强够标准。相貌不错,二十岁时都说自己是漂亮小伙儿呢,现在胖了。从兵团那么苦的地方回来,能不发胖吗?体重一百五,裤腰二尺七。以后再节食吧。现在又上班又读电大,少吃了顶不住。头发还挺硬,说明自己肾气不亏,还结实,还有劲,还这就不能说了,墙上贴了好几张半裸的女人像,健美运动员,芭蕾舞演员,电影演员。他的目光总是留在一张上,姐妹俩,外国的游泳运动员很丰满很健壮。他喜欢高大的女人,不喜欢太娇小的——没多大劲。身子有些热了,他索性脱掉背心长裤,穿着小裤衩在屋里走来走去。走走停停,看看那些半裸的女人,又垂下眼看看自己。确实太胖了,肚子都大了,没有腰。怎么才能不少吃又减肥呢?跑步?每天觉都睡不够。肚子上这块脂肪,如果能用刀割下去就好了,一下匀称了,显年轻了。这么个肚子把年纪全添上了。

    外面走走。每日步行四十分钟以上,据说就能消耗多余脂肪。哗,自动伞打开了,斜着出门。院子里一片水泊,罩着千万条雨丝。到底有多少条?这不是不能算。眼盯着,看一平方厘米——面积太小,不好看,看十乘十,一百平方厘米中落多少雨丝,再一量院子的面积就有了。怎么又立在这儿呆了?穿过院门洞,推开沉沉的大门,门受了潮更涩重了,到了外面,好清凉。一个个院墙水洞往外急流着水,屋檐挂下一片片瀑布,胡同变成河渠,白汪汪的朝前奔,对面一个山洞,火车呜呜地进了隧道,憋一阵又钻出来,天光地明,又入隧道。这是什么时候了?

    就是这个院门,自己来来回回过了几次。想遇见她?院门闭着,石头台阶冷水汪汪。嘎吱开了,出来个弯腰瘦老头,举着伞一跛一跛地走出胡同了。再也没人出来。见她几次了?四次?第一次她就冲他笑了笑,因为她从院门跑出来,差点撞上他的自行车;第二次两人在胡同口相遇,她又笑了笑,因为他们已经“认识”;第三次是在胡同里,两个人都骑着车,半夜,最初她有点紧张,及至认出是他,又冲他笑笑,这一笑最动人,她推车上台阶,进院门时又回头对他说了声“拜拜”这是相互说的第一句话;第四次呢,怎么想不起来了?他虽然一直想再遇见她,可始终不知道她的行动规律,在她家院门口白白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