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谷粒网 www.guli.la,舂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无可置疑。相爱,是命运给予的使命。

    庆长在上海重新开始生活。

    这座城市照旧给她归宿。一个城市是一座封闭而隔阂的岛屿。人的生命也是一座一座各自的孤岛。生活以有序的方式,陈列于貌似开放实则束缚重重的时空之中。33岁的庆长,再次终结和清洗自己。

    帮fiona做一本新创刊的摄影杂志。她让fiona保全她的行踪,没有说明原因。fiona对她失踪一段时间,什么都没有问。朋友做到这个境界,自然有她的容量。这一次合作,fiona给予了她最大限度的自由。她说,庆长,人都知道高雅的东西是什么,但高雅却要建立在笃定稳当的物质基本之上。如果没有我们这些为低俗努力并用低俗赚够钱的人,怎么可能给你一个空间去做这些高雅内容。大雅大俗其实没有分别,但你有洁癖。上天给了你一些没有分给其他人的东西,所以其他人给予你足够多的宽容。我们其实一直在忍让和包容着你,你可知道。

    也许。从一同开始,fiona,定山,清池,她以前杂志社的同仁,或者所有一起工作过的伙伴,都曾拿出宽容来承担她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观点。

    将近6年过完,fiona没有把自己嫁出去。她已35岁。她的目标是成功外籍男人,一如既往。找不到可托付终生的男人,并不让她觉得生命有缺陷。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到处参加派对社交,享受奢侈品牌,不亦乐乎。生活足够拥挤精彩,也就没有空档来思考人生缺陷。因为始终和老外混,fiona把自己彻底改造成一个半中半西的上海女人,一句话起码搭上3个英文单词。手势,神情,腔调,都很西式。虽然她的身份证始终没有变化。

    庆长一边工作,一边开始尝试结交朋友。心理医生宋有仁由fiona介绍,德国出生长大的华裔,48岁,在上海开私人诊所。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去他那里接受治疗。他的诊所有严格的会员制度,需要介绍人推荐才可以通过。费用当然也相当昂贵。庆长一直与社会疏离,fiona大概对他详细介绍过周庆长的情况,他对她十分感兴趣。每周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他希望与她相处,无需费用。时间是周六下午。对他来说,这种不赢利的付出,更像一个约会。一次朋友之间的相见。

    第一次见面,他就问她,瞻里的观音阁桥是否已经消失。

    这一定是fiona对他提起的。庆长想,她其实并不想让别人知道她做过一些什么事。但她依然坦率,说,是。它在5年前就已被摧毁。当然我也没有回去证实。只是打了电话询问当地人。

    你为何不尝试为它的保留做出努力,做了这样详实的采访记录,可以跟上级部分沟通,让他们重视。

    在采访时就一直被当地某些部门阻碍和驱赶,他们试图阻止。谁都知道这个庞然大物是个很老很美的东西。他们害怕。但即便如此,它依旧不适应这个时代,它总归要被清除。她看着他的眼睛,说,你可知道在可见或不可见的区域,有很多这样的建筑在被消灭。我们能够见到的美的事物是无法穷尽的,也无法想象。这种轮回是它们的命运所在。没有人断论美的东西应该永恒。一个拥有沉重历史和无数美好事物的国度,总有些许悲哀。它的痛苦之身是它自身的负担。美,是痛苦的血肉。痛苦,是美的骨骼。

    她对他说起亲眼所见祖母村庄的败落。年轻人去往外面打工,村子里剩下孩子和老人。田地冷清无人耕种,土地庙遭弃绝。溪水干涸污脏,岸边漂满死鱼的尸体。破损的古老祠堂,徒留一座废弃戏台,精美木雕日益腐朽。往昔的聚会盛况全村人围聚看戏锣鼓铿锵,声影全息,只留下日光斜照里的尘影飞舞。一个村庄旺盛完整的生命,被抽离干净。

    她说,都只留下一具残骸。所有被推翻陷落和抛弃的东西,都不能够再来。也许,人们也不再期待它们能够回来。不管是信念、传统、人与土地的关系,还是一座持有尊严却无力自保的古老的桥。

    精湛壮美的观音阁桥到了被摧毁的时间,就只能在机器作用下断裂瓦解。木雕被运走卖钱或被烧毁。它注定要迎接属于它的时代的劫难。它会被毁灭,不会被损伤。它会消失,不会被改变。它的美与情怀,会在时间的海洋中轮回,不会沉没。即使没有人纪念它曾经的存在,它依旧存在。

    你去采访,只为了纪录下这种演变,以此作为纪念吗。

    不。只为了与它相认。

    他身材不高,中等个子。清洁,健壮,适度的理性和感性,温和稳重。平素喜欢穿中式布鞋,尤其是鞋底用针脚密密缝出来的传统式样。虽然一直生活在欧洲,骨子里却有很传统很东方式的内蕴。个性显得颇为奇妙,有一种可费猜解的深度。与之相处,不会觉得乏味。如同暗藏无数储存充实的抽屉,随便打开一个都分量十足,琢磨观赏半日,共度时间绝无乏味。

    3年前他来到上海,租下衡山路一幢历史悠久的老别墅。一楼是诊所,二楼三楼自己住。这个老房子是新乔治时期风格,在维持原有结构上做了装饰整修,得以修缮维持存活呼吸。他倾向瑞典古斯塔夫风格,硬木家具,手工壁纸,素木地板,用深钴蓝色和冷灰白色的搭配。空敞的房间显得更为冷寂。

    小花园里有露台、藤架、凉亭、草地和各种植物,存留古老的栗子树和橡树。他又种了紫藤、绣球、铃兰,还有一些不同种类的爬行玫瑰。种了葡萄、南瓜、丝瓜。小花园在春夏时葱郁青翠,枝叶繁茂,花朵绵密攀援。午后和黄昏时,因为日光变化,光线与色彩亦变幻不定。

    庆长第一次来,等在门口,站在棚架下,抬头看悬吊下来的南瓜,长久默默凝望。他说,你喜欢南瓜吗。她说,我为这果实此刻的形态和质地打动。饱满,硕大,安静,平衡,沉浸于浑然的成熟之中。它们这样美。

    她是一个衣着随意略显邋遢的女子,丝毫不讲究,不施脂粉。头发在背上编成一根粗粗的印度发辫,发丝中缠绕深蓝和暗红的细细棉线,装束气质都与别人不同。眼神清澈,沉默寡言,显得落落寡欢。她的安宁和敏感,即刻让他愉悦。

    他们经常坐在回廊里。两个小时,与其说相谈,不如说只是一起并肩面对这个绿树荫荫的花园。她抽一根烟,有时长久不说什么话。脱掉鞋子,赤足盘腿,蜷坐在椅子上,把下巴支在膝盖上,神情如同略带自闭的孩童。听微风、喷泉和昆虫声音。听着寂静。

    有时她会去草地上荡秋千,荡得很高,裙子在风中发出凛冽颤动。自由自在,完全不顾忌一个比她大15岁的陌生男子,在身边观察凝望。

    有一些时候,她会在他的引导之下,尝试说出自己,也谈到清池,想起一些非常细微的往事。比如桂林的飞机,一边说,一边把往事清空出内心。她说,我们无法触及天上的信仰。我们只是凡人,有卑微的肉身、欲望、情绪、感情和局限性。我们悲伤,同时也纯洁。盲目,同时也勇敢。失败,并且注定失望。

    她对他说起一些从未可能对他人启齿的事情。

    性的部分,在她与清池的关系里,其实极为重要。清池对她说,我从未在与别人在做的过程中得到过这样的感受。庆长,你可知道,与你做,是我现在生活中唯一的也是极限的乐趣所在。它是一种抚慰。

    性是亲密、喜悦、联结、沟通,是与对方以本真面目共存和融合的方式。他对她的欲望,几近时时刻刻都会被激发。不管他们走在街道上,坐在餐厅里吃饭,在电影院里看电影,还是在超市买东西。他牵住她的手,抚摸她的头发,碰触到她的脖子,都会无端感觉欲望蓬勃而起,身体热而坚硬。仿佛彼此躯体发出源源不断的声响,总在互相呼唤应对。

    有时,性是孤立、诉求、期望、对峙。他会试图把她控制在他的力量之下。这洁净强壮的肉体,倾诉它的欲求,希望被容纳,接受,保护和感动。在争执或冷战时,他们无法再用语言沟通,隔膜和误解,争辩和批判,阻止所有诉求。感情被孤绝,彼此一言不发,无法和解,而无辜的肉体还在寻求联结和通畅。这是怪异的感受。她有时会觉得屈辱,难以理解,倔强对抗。即使在难以负担的敌意和悲伤之中,他的身体,依旧在对她作出执拗而热烈的表达。

    有时,性是损伤、暴力、绝望、怜悯。

    有时,性是唯一单纯、脆弱、天真而真诚的告白。他说,我这样狂热地爱着你,庆长。对男人来说,做ài是他唯一能够做到的表达。也是他唯一信任的表达。其他的都不是。

    他对庆长描述和其他女子的经历。他对性爱一直持有坦率清洁的热爱,从不避讳和庆长谈论种种体会和记忆,以此作为分享彼此生命的隐秘而直接的通道,用这种方式,紧密联结,感同身受。不能拿以示人的黑暗,转换一侧来看,却是一种纯洁明亮。在纽约深爱过一个女子,对方的肌肤有一种膨胀的张力,充盈向外弹破的力量。对他紧追不放,两个人无法在一起,情绪不可自控,雪天持刀在他身后追赶。他衣服都没有穿够,仓皇奔跑在雪地中。

    所有的脆弱、羞耻、隐私、难堪、创痛,他拿出来给她。她听着来自一个男子生命中真实的细节,内心没有嫉妒或不悦,只有一种隐隐伤感。仿佛他不是一个在与她相爱的男子,而是世间中与任何一个女子相爱着的男子。他是公众的,不是私有的。他属于他自己,他不是她的。她对他的感情是这样一种理解,如同对人性所持有的一种理解。具备一种开放性,而绝非狭隘的占有之心。

    她依赖和需索他的激情,哪怕是暴力。如同沉默而无形迹的黑洞,吸收一切。越暴烈有力越感觉到对他的赶尽杀绝,找不到退路,如同执拗的困兽。这强大的存在感是她所需要。只有这样的灌注才能让她平静。除此之外,无他。她内心深渊般肃杀而无底的能量,超出彼此预料。

    她陷入在一种对自我情感匮乏的恐惧和防御之中。同时又是一种误入歧途般的迷恋和渴切。在他们争执冲突最严重时,她喝醉,半夜哭泣,逼问他是否可以给他们彼此未来。他一早要开会,困极无法入睡,生气而用力掌掴她,把她的手捆绑起来强迫她停止。清晨她醒来,发现他亲吻她肿胀的脸颊,愧疚无助。性,打斗,伤害,创痛,纠缠,柔情,无解,如此种种,绞纽成一股强大的绳束缚这关系,越来越紧,几近无法呼吸。

    这一次次重复的轮回。因为他们不过是其中被摆布的棋子,肉身和情感从来都无法随心所欲,只能被等待做出安排。这种痴迷和需索,一条现世因缘的绳索。都想挣脱,逃离,却无计可施。不知道离开对方可以去往哪里。

    她曾经期望他的情爱与欲望的力量,能够引领她,把她带出夜色中的沼泽森林,奔赴一处开阔无边际的平原,看到云层皎洁,万籁俱寂,明月光亮升起。把她带到情感持有超越和升盈的另一个层面。但实际上没有一个男子可以具备这样的力量。

    她的道路只能自己摸索。她的困境只能自己解脱。她的方向只能自己引领。

    她对宋说起对清池都没有提到过的往事。从未对任何人说起。历史对她来说,不仅是时间之中的记忆,也是消化在她体内的粮食。她的组织,是由这些哀痛、陷落、离别和死亡消化分解之后的黑色团块拼接而成。她整个人的存在,是这些往事存在完整的证据。

    她说,祖母在她12岁的时候,心脏病突发在睡梦中去世。

    祖母抚养她很久。在祖母身上,她习得人性温厚质朴的一面。小时祖母疼爱她,偶尔吃一只松花蛋,让庆长吃完,自己用剩余下来的酱油拌饭。那酱油里有松花蛋的碎渣,她不想浪费。这细节,庆长一直没有忘记。她因此学会对人的温暖心意,为对方考虑,让出利益,尽量不增添他人的麻烦,替人着想。祖母脾气刚硬,但从不抱怨,也不退缩。扛起责任和担当,尽出最大努力。相反,庆长觉得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在感情和情绪上,却都是任性和放肆的孩童。

    他们的世界里只有自己。即使践踏着他人的伤痛前行,也要得到和实现目标。这种桀骜不驯的个性,庆长也有继承。不羁自私的人最终要付出代价,他们伤人伤己。

    祖母是虔诚的基督徒,抽烟,清瘦。穿盘扣斜襟大衫,衣衫上有一股淡淡烟草味道。她经常要求庆长与她一起做祷告。很久之后,庆长才得知,父亲也许是服药自杀。父亲深深依赖母亲,无法接受她的断然离去,也无法承担她对他的放弃。成人也许认为自杀是一种羞耻,所以都一直隐瞒真相。这秘密的压力,使年老的祖母从未停止在黑暗中祈祷,并且总是祈祷时泪流不止,发出哽咽抽泣。人的伤痛,都只能隐藏在表相之下,埋没在隐秘之中吗。而对生活持有平静,是深刻的压抑,也是一种苦痛的力量。

    那一年冬天,南方阴寒,天气持续低温。祖母看病吃药已数年,经常咳嗽,心血管也有问题。庆长放学回家,祖母为她做好晚饭,用烧水壶接了一壶水,放在煤气灶上烧开水。她说觉得疲倦,要在床上躺一下,于是脱掉棉衣、外裤、鞋子,躺在床上盖上被子。庆长做完作业,外面天色漆黑,想叫醒祖母和自己一起吃晚饭,连叫几声,祖母都不应答。她摸了一下祖母,皮肤虽然还是软的,但已没有温度。祖母死了。她没有觉得害怕。打开灯,一个人在空气凝滞的房间里吃完晚饭,洗干净碗,一只一只倒扣放置。然后脱掉衣服,上床,依旧和以前一样钻进祖母的大棉被里面。睡在她身边,紧紧挨着这具苍老冰冷的身躯。

    她没有做梦。在凌晨5点多醒过来,天还没有亮,只有隐隐微光。她又轻声叫唤祖母,房间里没有丝毫声息。以前,哪怕庆长轻轻翻一个身,祖母都会警觉,给她盖被。她再次试图分辨真相,祖母死了吗,但她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只是觉得巨大的恐惧和孤独。这个世界上只剩下她一个人,再没有人会应答她,疼爱她,真正发自内心喜欢她,接纳她的停留。她泪流满面,这样哀恸,只能强迫自己再次闭上眼睛,企图入眠。

    只有睡着,才能停止,才能忘记,才能回避被独自抛弃的事实。她祈祷能够入睡。再次入睡,在死去的祖母身边,一直睡到中午。睡到隔壁邻居来敲门查电表。

    他们进来,发现了祖母的尸体。

    记忆由一些分裂而持续的碎片互相粘连而成。又分明是一条沉默而汹涌的河流,从没有留下余地,可以让她勉强抓住一块岩石停靠。河水冲击、席卷、包裹着她顺流而下,无力分辨和改变方向。清池与她在彼此揪斗最激烈的时候,会大声怒吼,说,庆长,你的暴戾激烈是因为童年时没有家教,没有人管你,你身边所有的人都没有安全感。你因此丝毫不顾惜撕剥人脸皮,肆无忌惮,残忍至极。你可以豁出去伤害你身边的人,也伤你自己。

    清池是截然不同的个性,他来自有身份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对他管束严格。他对人没有如此复杂难测的疏离、冷漠、猜疑和不信。他无法领会什么是生命底处的缺陷和不安全感。他也不知道人的恨意和需索可以是这样隐秘而强烈的存在。以真实情感逼近他的庆长,已不仅是那个在瞻里孤军奋战坚强独特的女子,这只是她的一部分。

    他看到了她隐藏在河流之下的另一部分。

    她说,我小心翼翼保护自己,在陌生人面前从不泄露心绪。他们视我为理性和冷静的人,却不知道我心里藏匿着一个幼童。清池打开我的心扉,令我躲无可躲,只能走出来与他交会。他伸手可以令我致死,也可以拥抱我给我抚慰,让我平静信任。他无力做到。到最后,他所做的种种逃避拖拉,一次次伸手过来击打我。我已为他敞开,再无屏障,无处可躲。他的伤害可以轻易击中我,激发我强烈的恐惧、戒备、失望和争斗。是一种无路可退。

    他被她的反应惊吓,更为退缩,只想与她保持距离。说,庆长,我如此爱你,但你让我痛苦。得到愉快,避免痛苦,当然是俗世中人的本性。他其实对她从无怜悯,也无尝试理解她的心灵,包容她的匮乏,即使他如此钟情于她。或许,男女之间占据比重的,是征服,占有,控制,支配,贪恋,欲望。它们顶着爱的形式和名义行事,唯独缺少牺牲。

    他只看到这个成年女子犀利,暴戾,反复无常,像出鞘的匕首,咄咄逼人不惜彼此刺伤。不知道她只不过是一个孩子,在黑暗中隐蔽蜷缩只是想保护自己。她需索爱时日久长。她对他的依赖和信任如同血肉深沉。她被迫剥离这一切的时候痛不可忍。

    真正的爱,一定存在怜悯与理解。但他对她没有。

    起初,她为那些负性而纠葛的重量,感觉无助、困惑、愤怒。长久的时间洗刷之后,她明白过来,如果没有面对过汹涌的冲突和伤痛,与自我与外界的战争,罪恶和压抑,无从获得最终的理解。它们并非隔绝而单独存在,而是相互依存,提供养分、呼吸、血液,喂养补给。所有的对比都拥有这样的结构,没有高下对错之分,没有你是我非的论断评判。只有正反两面融为一体。

    一段男女情爱的关系,是自己与他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倒影。是自我的投射面。这段关系像一面镜子,清清楚楚照亮她自己。如果不是一段强烈的开启封闭心扉的关系,她没有机会相遇到隐匿在内心深处中的自我。看到这个孩童的脆弱、需索、哭泣、甜美。看到她的历史、记忆、创伤和情结。看到褶皱的幽微和向往的光明。

    这个男子带来一个机会,让她面对生命中最本质的自我。如此赤裸真实。

    而对于他,也许无法承认,他对她的爱最隐秘而晦涩的部分,其实是渴望成为像她这样的人。敢于直面甚至撕剥自己的生命,让它破碎,露出真相。敢于倾尽自己的感情,哪怕被它践踏。这是他内心需求的一部分。但是被滚动不止的安全和急躁的生活陷落。做不到,其他部分也不过是背道而驰。无法给予世界以意志,因为在接受这世界所有规则。没有信仰,不管是对爱,还是对真实。试图抓住一切愉悦,却拒绝负荷创痛。不相信感情所代表的光,始终警惕和躲避黑暗。

    所以他只能理性而坚定地生活在这个俗世之上。他的工作,美丽柔顺的女人,富足生活,前途。

    只能以此终老。

    但他的确以他的方式爱过她,以他所称谓的爱。只是这注定是不坚定的东西,是被拨弄和操纵的东西,它无法与时间抗衡,也无法给予现世的生命以未来意义的影响。它与她所追索的情感,是两回事情。即便如此,她依然承认,他爱过她,以他的方式。只是她一直站在幻象之中,以为它与俗世的目标不同。但其实它没有什么不同。它依然只是一段俗世男女的欢爱纠葛,看来也就是如此。

    她说,当我对他持有怜悯和理解,其实是对自己持有怜悯和理解,如同一种真相浮出。当我看清楚这一切,执着的偏见,评断,妄想或幻觉,便如一面镜子的碎片,坠落地面,无法成形。

    她看见他与她,一对世间平凡男女,为前世的因缘牵扯,在今世痴缠伤害。那不过是遵循做出偿还或继续亏欠的秩序。她看见他们之间的放弃和离别,情感的内核在时间中日益清湛。即使伤害折磨,离弃失散,相爱,是对彼此履行的使命。

    因此,在他们认为彼此相爱的时候,其实早已经在相互准备离去。

    宋有仁对她说,庆长。当你学会爱自己,相信自己,你就能够知道如何去爱别人,相信别人。而不管这个人在你身边,还是离开你。这段关系是已经结束,还是依旧延续。外界事物处于无常的变动、更换、破坏、损毁之中。爱人有血肉,更易腐朽。只有你的相信,来自你内心的爱,是完整而稳定的存在。不管何时何地,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持有它们,就持有长久。

    —文—他又说,你这样丰富敏锐的女子,感情强烈赤诚,原该是一个男人的宝藏。如果他具备耐心和理解,可以和你即使在一个狭小房间里共处,也如同行走在通向整个世界的旅途之中。可惜,许清池不是能够享受这段路程的人。他跟不上你的脚步,无法抵达你内心深处。这只是我作为一个男人的个人观点,并非专业意见。这只能说明,你的情爱道路注定崎岖,不如其他女子顺畅平坦。这是一种注定。中国人的宿命论自然有其道理。

    —人—如此这般,她对他说,他对她说,直到后来她觉得所有的细节和感受清空,再讲不出任何关于和清池的内容。

    —书—最后,她再无故事可讲。只是经常带去中国茶,与他一起沏茶喝茶。又和他一起学书法,两个人在回廊下写毛笔字,临摹典雅清远的碑帖。在花园里种香料,薰衣草、薄荷、迷迭香、百里香、月桂,也种西红柿、豌豆、玉米、萝卜。一年四季,按照轮转的时节种植和收获。他喜欢厨房,热衷做西式的食物,有一个宽敞漂亮的大厨房,各式精良设备一应俱全。一起烹饪。一起吃晚餐。他们的两个小时,渐渐成为整个午后在花园里的劳作、休憩、互相陪伴。

    —屋—直到庆长确认他已经不把她当作他的病人。

    有时她会有心理退回的倾向。在一些无法预料的时刻产生剧烈情绪起伏,突然觉得深深恐惧。如果他一定要来寻找她,绝对可以把她找到。她不过依旧在上海,在这个封闭的城市里。哪怕走在大街上或者出现在酒店里,他们都有可能不期而遇。他说过,庆长,如果我持有要再遇见你的信念,我知道我一定会实现。她有一种直觉,他已失去这信念。他们已彼此放弃。

    她宁愿他失去这个信念。如果再次邂逅,她自问是不是还会选择放下一切,继续跟他走。她想,即便她看透他所有骨骼和组成,看到她与他之间绝无可能存在安稳和妥当的未来,但她或许依旧会前往。所有的痛苦折磨,(w//r\\s//h\\u)将重新轮回一遍,再次碾压和碎裂她。然后,再次重组,完整。这就是宿命。没有止尽的沉沦和反复。这孽缘一定带有前世的因果。他追随而来,他找到她,要她偿还出一切。但这一世应该已经偿还了吧。她的整个生命,为这样一场爱恋,排山倒海般折腾,消耗,损伤,毁灭,重生。

    她付出了代价。他应该可以放过她。

    庆长。我爱你。我会爱你至死。她对他说过的这句话早已确信无疑,并在确认的瞬间把它付诸时间的洪流之中。不过是捕风捉影,梦中逐花。在现实的生活中,她只与自己同行。他们对彼此已失去任何意义。

    她对自己说,庆长,你可相信。她自答,是,我相信。

    相信爱,一如相信真相。相信他,一如相信她自己。

    直到他们余生都成陌路。直到这样各自老死。

    6个月后,宋有仁向她求婚。他说,庆长,我很久之前在瑞士一个小镇买过一栋房子。我想得到伴侣,等待很久。他从未结过婚。庆长认定他是个双性恋。为何48岁的时候,想跟女人结婚,他并不隐瞒,说,希望有个孩子。因为他母亲90岁高龄,居住在德国,观念传统,希望见到他娶一个中国女人,生下孩子。庆长说,我无法确定我一定会怀孕。他认真地看着她,说,我确认你会有。

    她说,但是我们不相爱,宋。

    不。我们相爱。只是并非你定义中的男女之爱。情爱,亲情,友情,都是爱。有谁说一对伴侣的组成必须要由情爱组成。跟我结婚,你会得到自由、照顾以及新的生命阅历,而我愿与你作伴,彼此享受余生的安稳。只是你在回复我之前,要认真考虑,你是否能够接受婚姻之中各自的独立性,也许你会将之判断成是一种疏离和冷淡,因我深深了解你一直渴求彼此融合占有的亲密关系。但这种关系会带来创伤和执念。对爱的完美标准和执着追求,最终一定会令我们受损。真正亲密的关系,建立在孤独、自由和持有尊严的前提之上。我希望你理解这一点。

    我从未出过国。

    你清冷自足的性格,会很快适应。像fiona反而不行,她有很多野心欲望,需求名利热闹。你也许有时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但从来都知道你不要的是什么。你很独立,对外界没有依赖。你长年来疏离隐匿的处境,跟在异国他乡也没有区别。

    我没有语言能力,以中文为生。中文是我的职业。

    没有关系。你可以跟我说中文,你还可以学习语言。只要落脚于一个地方,就会熟悉那个地方的语言。

    那我将放弃现在的工作。

    是的。但这不过是俗世事务放弃也无妨。你可以写作。若你有了充足时间,可以尝试表达自己。这是人在微小和有限中可以争取的机会,直面以及抒写心灵。它不是孤立的任务。它会与不曾谋面的陌生人相逢。

    我来路波折,又为何选择我。

    你是一座被相认过的观音阁桥,庆长。我从未告诉过你,我也喜欢中国古老的一切。喜欢所有美的消失中的事物。包括人。

    宋有仁来上海开心理诊所,其目的无非一边以工作打发时间一边寻找余生伴侣。在上海3年,他见过很多女子,年轻漂亮,聪颖能干,风情万种,形形色色。只有在见到庆长时,才果断出击。也许因为庆长从无机心也无设想,不存欲望,没有期待。她看起来朴素而低敛,却负担着黑暗而颠覆的内心里程和情感历史。如同在深沉夜色来临时才能映衬出熠熠清辉的孤轮。他认定这是一次殊遇。

    她本该居住在高山之巅,贸然来到茫茫人海。她整个人的存在是这样的形态。他需要这种存在。并自认可以保护她。

    庆长在33岁的秋天再次注册结婚。

    不知为何,她生命中的婚姻都来得直接从不浪费时间。那些选择她的男人,在一起初就做出认定。也许他们是宽容她的那些人的组成部分。如同fiona所说的,庆长,你身边的人都在为你付出代价。

    庆长之前从不设想要交往的男子类型。她的眼目单纯,需索同样单纯的存在。接近一同,因为他怜悯她给予她全新道路。接受定山,因为他是善良可靠的男子。接受清池,因为他们彼此钟情,付出身心。接受宋,则因为他是命运为她准备的再一次的出发。这准备也许早就被筹划完全,只等待正确的时机来临。

    她只以本真自身,直接有效与另一个人发生关联。信得曾对她说过,所谓国籍,教育,社会背景,风俗习惯,气候,地理环境,政治,经济,都不过是生命形式的标签,和生命质地没有关系。她在内心认同自己是一个没有身份的人。是一个按照生命真实质地存在的人,是不受形式概念限定制约的人,是可以随时出发随时终结的人。这样的人也许会成为浪子,死在没有标界的土地上。她对未来给予了全部开放性,其实根本无所谓会在哪里。哪怕在一个语言不通无人相识完全把历史清零的异国他乡。

    也许这种结果对她来说,不是一种放逐,却更接近是一种回归。

    婚礼简朴,在别墅花园举行一个小型聚会,请朋友们来喝香槟,听现场乐队演奏,有人唱歌,三三两两结队跳舞。然后切开一只婚礼蛋糕,分享愉悦。

    他与她,把当季采摘下来的香料、花朵以及蔬果,包扎起来当作礼物分送前来祝贺的客人。来客大部分是宋有仁的朋友。庆长这边,只有fiona。庆长是寂寞的人,没有多余相识。fiona是她的朋友吗,她不知道,她的内心从来都无人分享。但fiona陪伴她时日久长,并且的确是一个热诚积极的熟人。庆长没有穿婚纱,穿一条简朴的长度及膝的白色棉绸连身裙,早已过时的保守式样,小圆翻领,布扣,打褶裙摆,搭配绣花鞋子。长发编印度式大粗辫子,盘起来,插着数朵花园小径边种植的粉色石竹花。

    fiona百感交集,说,庆长,我梦寐以求的事情,你总是能够轻轻松松得到,为什么。我真是想不通。你孤僻,过时,落伍,性格倔强不宜人,你哪里比我好。男人却喜欢与你为伴。

    但她仍真心为庆长觉得高兴。她还带来一个希望与庆长分享的消息,说,你可知道,许清池最终离了婚,娶了于姜。这是北京那边给我的告知,不是传闻,而是事实。这小姑娘为他生下一对双胞胎。冯恩健带走3个孩子,长住纽约。许清池则带于姜和孩子回去温哥华定居。你说,世事难料,早知他会做出这样大的变化,真的会做到离婚,我就应该坚守阵地,死守他不放,好歹一开始跟他也有机会。男人心完全无可捉摸,不知道他们要的到底是什么。那时昏头,知难而退,现在这个后悔

    原来他的确已放手离开。

    孩子。她对清池说过,如果他们有孩子,她想要女孩。女孩一般像父亲,清池长得好看,孩子像他,她会喜欢。清池说,不,我要长得像你的孩子。他说,在你怀孕的时候我都会想要和你做。哪怕你生了孩子在给他喂奶,我睡在你身边,都要和你做。他们这样痴迷对方,像少年一般渴慕对方的肉体和情感。简直不可思议。最终他有了5个孩子,都是跟其他女人所有。

    她想起他对她说,庆长,与大部分的女人,我只是在游戏,与一两个女人,我是在生活。最终生活无所谓好,无所谓坏。生活就是这样度日下去,维持秩序,不做伤害。但我与你,是在相爱。呵,他最终还是破坏秩序,做出伤害,但并不是为了他所爱的女人。而是被迫走到那一步。那个为他怀孕为他守候的年轻女孩一直没有离开,于是他们最终有了结果。

    生活,貌似这样随机,变动,混乱无序,但其背后,却是有着怎样严酷而沉重的力量在运作和控制。她和清池,付出这样巨大代价,耗费这样顽强力气,也无法做到推翻它。可见,他们无法一起共同生活,无法得到结果,是一种命定。但是至少她做到了释放过去,活在当下,并对未来保持顺其自然。fiona不知道她和清池的故事。或者应该说,除了宋,没有人知道她心中的秘密,那些深不可测波澜起伏如同海洋般空旷寂静却波涛汹涌的秘密。这是周庆长的生命。

    宋有仁知道,但他成为了她的丈夫。所以,一切依旧很安全。清池。她心里想,她和清池的爱恋,最终属性,不过是他们生命中一个黑暗的秘密。他们是被对方砍过一刀的人,余生要小心翼翼怀揣伤疤走在日光之下,不会走不动,但也走不快。如此而已。

    飞往德国柏林的国际航班,满满一架大飞机。12个小时的航行。非常疲倦。

    庆长跟随宋,先去看望宋的家人,在柏林居住一个月,然后去往瑞士。小说下载|wrshu。

    在飞机上,他照顾她,在她熟睡时给她盖上毯子,帮她要食物和咖啡,为她阅读小说和诗歌,态度自然亲切无微不至。他也喜欢牵庆长的手,睡眠时一起拉着手。他们之间那些劳作、倾谈和烹饪的过程,以及一起沉默凝望花园相对饮茶的时间,为彼此建立起来的默契以及安宁,是为余生漫漫长路而准备的。庆长有一种预感,这一次,她会有孩子,而且不止两个。

    为了避免她旅途寂寞,宋对她讲起他们要定居的瑞士小镇,说,那里有雪山,湖泊,绿色山峦,碧蓝天空,大片山林和草地,他早已买下的房子,打开窗能看到山峦和空阔草坡,步行数十分钟,就能进入森林山坡上有苹果树,野地里的苹果无人采摘,他们种了这些树,让鸟来吃,熟透后坠落树边泥地里,缓慢腐烂茂密古老的森林,参天大树,满地落叶踩上去簌簌作响,清泉汩汩从草径间流过,如果下过一场雨,掀开草叶,可以看见底下泥地刚绽出的白色蘑菇清晨去山里徒步行走,如果下雨空气会更清新。经常突然下起细雨,雨后出现淡淡阳光可以一起去图书馆听讲座,阅读,看电影,骑自行车去集市买菜,整理花园每年去旅行做共同喜欢的事情,有很多时间,很多很多时间

    在轻而柔和的絮语中,她被温暖的毯子包裹,渐渐困意再次来袭,堕入睡眠洞穴。

    不知为何,脑子里出现的画面,却是一栋带花园的白色房子。也许可以存在于地球任何一个角落,不管那里是什么语言什么肤色的人种,只是风景如画,恬适静谧。是夏日临近黄昏的午后,天边薄薄云彩,微风吹拂花丛和树林,月亮影子也已隐约可见。她看到自己戴着草编太阳帽,穿白色连身裙,赤脚在草地劳作。绿草上水珠和草尖的硬度,在脚底皮肤上的触觉,都是那么真实。她站在田畦中,采摘薄荷和迷迭香,准备晚饭材料。风中有清冽浓烈的植物芳香,一阵一阵渗人心脾。身后传来幼小孩子的叫声,还有一个男人的声音,庆长,庆长。也许是最小的幼儿睡醒,要找妈妈,他们一起来寻找她。她欢快应答,说,我在这里,转过脸去,看到抱着孩子的男子走下楼梯,向她靠近。

    他的五官依旧清晰可见,历历在目,离她这样亲切贴近。她对他露出微笑。呵,庆长,你的笑容这样美,像黑色燕子穿行过天空。你的笑容让我生命真实。庆长。我们终于生活在一起,日夜相守,有所有的内容。

    而此刻,她轻声问他,这里如此之美,可否停留。他说,不。这不是我们的终点。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