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谷粒网 www.guli.la,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周文王渭水请姜尚

    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每朝每代的官位是有限的,但想做官特别是想做大官的人却是无限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挤我拥,这竞争是何等激烈?

    要想做大官,能有别人引荐当然是好事,怕只怕朝廷无人,这时就要等待伯乐去挖掘、发现自己。

    一部《封神榜》,把姜太公描述的神而又神乎,八十岁的老人,学了道术,出山辅佐周王灭商纣,并且亲上封神台封神……

    翻开历史的扉页,姜太公确有其人。

    姜太公原名吕尚,又称姜尚,也叫姜子牙,号飞熊,又称太公望。究其源,姜尚是炎帝的后裔,伯夷之后,史料考证,是山东日照人。

    吕尚是建立西周王朝的第一位功臣,又是齐国的始祖,他的军事谋略和治国思想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相传,吕尚先世为贵族,后家道中落,到吕尚这一代已经沦为了贫民。为了维持生计,年轻时的吕尚曾在商都朝歌宰牛卖肉,又曾到孟津做卖酒生意,不过结果都不甚理想。吕尚虽然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

    但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非获得较高职权不行,可是像吕尚这样出身卑微的社会底层中人,要爬上去谈何容易!吕尚在朝廷试探过,但纣王昏庸不管事,没有成功。老年时,吕尚决心入周寻找机会,选择了距离周的都邑只有几十里的磻溪垂钓为生,等待机遇的到来。这里离都城不远不近,恰到好处,风景又秀丽,好山好水,符合高人逸士的风度气质,能够借江山之助增强人格的感染力。

    附近的人们都不知道吕尚的年纪姓名,他平时沉默寡言。虽然吕尚已是80岁的耄耋老年,但精力充沛。于是,人们按照对老人的一般尊称呼之为“太公”。又因为吕尚长长的白眉覆盖下的眼睛,常透露出心事重重、茫然远望的神情,所以给他起了个名字,叫作“望”,《释名》上说:“望,茫也,远视茫茫也。”合起来就称作“太公望”。

    至于吕尚如何从一个平民老者到西周第一功臣呢?这里就有一个人人皆熟的典故——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而吕尚当时所企盼钓的这条“大鱼”,就是周文王。

    周文王,姓姬名昌,纣王时封为西伯,又名伯昌,是周族(传说周族的先世弃担任过舜的后稷之职,负责掌管农事)首领王季(弃的十世孙)的第三子,有雄才大略,善良仁慈,被誉为“圣人”。其父被商纣王杀后,西伯即位号文王。周文王以岐山下的周(今陕西岐山北)为基地,继承祖先的事业,敬老爱幼,礼贤下士。

    一次,文王在野外行走,见路上枯骨累累,心里很难过,马上吩咐把枯骨好好掩埋。随从告诉他:“这些都是无主的尸骨。”文王说:“统治天下的就是天下之主,治理国家的就是一国之主。我就是主,怎能说这些尸骨无主呢?”这件事传出去后,各地的人都称赞道:“西伯对枯骨尚且这样爱护,何况是对人呢?”于是,一大批人才如散宜生、闳夭等都来投奔周文王。在散宜生、南宫适等大臣和儿子武王、周公的辅佐下,文王将周族的势力进一步向东发展。商纣王为此深感忧虑,就把文王召到朝歌,关进监狱,将其子伯邑考醢尸,强迫文王吃下。敬宜生等人为救文王,除贿赂纣王宠臣外,还送给纣王大量珍宝、美女,纣王被这些礼物弄得眼花缭乱,加上宠臣为文王说情,消除了对文王的疑虑,便把他放了回去。这一抓一放,再一次暴露了纣王的昏庸腐败,更加坚定了文王讨伐商朝、取而代之的决心和信心。回国后,周文王积极发展经济,训练军队,更加注意搜罗人才。一旦发现,就想法罗致,予以重用。

    话说姜子牙在渭水之滨,天天到磻溪钓鱼,他一面耐心等待,一面把自己的志向和对形势的分析编成歌谣,教渔人、樵夫等传唱,以期引起文王的注意。

    冬去春来,花红柳绿,春草萌生,景色宜人,正是游玩的好时节。一天,文王带着散宜生、南宫适等人来到渭水之滨游玩,君臣游兴正浓时,一伙渔民作歌而来。这伙人唱道:

    忆昔成汤扫桀时,十一征战自葛始。

    今经六百有余年,祝网恩波将歇息。

    悬肉为林酒作池,鹿台积血高千尺。

    内荒于色外荒禽,可叹四海沸呻吟。

    我曹本是沧海客,洗耳不听亡国音。

    日逐洪涛歌浩浩,夜观星斗垂孤钓。

    孤钓不如天地宽,白头俯仰天地老。

    听那歌词,饱含着商朝将要灭亡、乾坤必定更替和隐者避世逍遥之意,文王大为惊奇,命南宫适叫来这伙渔民,问道:“请问,这歌是你们编的吗?”一个渔民答道:“我们是打渔的,不识字,哪会编歌呢?这是一个叫姜子牙的老翁在磻溪垂竿钓鱼时唱的一首歌,他每天都唱歌,还教我们唱,我们听久了,也便学会了,其实并不解歌中之意。”文王听了,当即前往磻溪,寻找姜子牙。

    来到磻溪边,只见一棵柳树下,有一块光滑平整的大石头,石头旁边的鱼竿飘在水面上,姜子牙却无踪迹。求才心切的文王耐心地等到夜幕降临,仍不见人影。散宜生一语提醒文王:“求贤聘杰士,应该心诚,今天我们突然闯入,说明心意不诚,行为不恭敬。因此,贤人才故意避开,我们应当另择吉日专程拜访才是。”文王认为言之有理,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磻溪。

    回宫后,文王命令文武大臣不得回家,都住在宫里,斋戒三日。第四天,大家沐浴整衣,抬着礼品,前往磻溪。沿途惊动了无数百姓,扶老携幼,观看迎贤盛况。队伍行至树林边,文王命令队伍停下,不准喧哗。

    文王下马,同散宜生步行入林,只见一老翁背坐溪边,文王猜想此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