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谷粒网 www.guli.la,最大与最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喜欢武器技术的读者请跳过)

    空军军备会议继续,尧明开始重强调了所谓的“战略轰炸机”。

    在原时空,由于德国没有有效的战略轰炸机,不能摧毁大英帝国和苏联的战争经济。这是德国最终失败的重大原因之一。中日战争要在地缘广阔的中国大陆,以及宽阔的太平洋上进行,远程轰炸机的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

    然而,经过讨论,尧明意识到1936年的飞机制造技术并不适合设计理想中的长程、高空的战略轰炸机,其主要的限制是发动机的功率还太。当1942年美军大批量投入战略轰炸机的时候,当时的轰炸机用发动机功率普遍指标为2000马力以上,是现在的800马力功率的2.5倍以上。也就是,不管现在设计和投产什么样的战略轰炸机,随着飞机制造技术,特别是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必然会落后。

    WaltherWever将军是战略轰炸机的倡导者,他承诺会进一步想办法,以现有的发动机技术,实现能在中国战场上使用的战略轰炸机。

    接下来由对一系列对其他机型进行讨论。对于飞机设计和机型选择,最终总结出了以下几:“加强对战试验,检验机型的生存能力。加大作战航程,以适应中国广域的战场。简化轰炸机设计,否定多功能飞机概念,弱化轰炸机的俯冲轰炸设计指标。肯定Bf109战斗、Ju88轰炸机、Fw189侦察机机型,否定其他机型,以简化配置和维护工作,重新为战略轰炸机立项,加强HS129对地攻击机的研究等等”。

    空军的军备立项并不只限于选择什么样的飞机机型。下一个项目是飞机发动机技术。听完汇报后,尧明让技术专家们对活塞式发动机设计方向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在1930年代,军用飞机普遍是靠活塞发动机驱动的螺旋桨飞机。当时流行的活塞发动机有两类:一类是排列型(in-line)发动机,一类是放射型(Radial)发动机。究竟哪一种发动机更有优,在1930年代存在着普遍的争议。因为放射型发动机迎风面积大,不利于飞机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德**方迷信排列型发动机。1936年德**方选用的主战飞机Bf109和Bf110采用的都是排列型发动机。

    其实放射型发动机除了迎风面积大的缺外,有一系列巨大的优。第一其设计制造简单;第二是功率/重量比高,即产生同样的功率,其发动机要轻很多;第三是可靠性强。海军用的飞机一般都要指定用放射型发动机,因为一来其可靠性高,在颠簸的海面上运输和起降时,不容易出故障,二来其功率/重量比高,飞机轻,容易在航空母舰或水上起降。

    排列式发动机虽然迎风面积,但它一来过重,二来需要特殊的水冷系统,生产成本增加了,还容易在战斗中被损坏。总体来,在陆基速度型战斗机的运用上,排列型和放射型发动机各难分轩轾。但在舰载飞机、轰炸机和其他类型的飞机的运用上,放射型发动机具有明显的优势。放射型发动机迎风面积大的弱,可以靠飞机外形设计弥补。

    对日战争意味着在广阔的太平洋上进行战斗,尧明心中早就有航空母舰的计划。自然,舰载飞机的设计必须靠放射式发动机。为了避免过多的浪费型投入,尧明明确指示集中精力发展放射型发动机的设计和生产。

    听取了机载武器技术的储备汇报后,尧明也作了一些建议。目前德国战机在考虑装置20-30毫米机关炮,尧明建议将这些火力装置模块化,并在飞机配置时允许灵活选择。尧明建议同时也配置一些只装多挺机枪的战机。机枪和机关炮混装有很多好处,机关炮在直接命中敌机时的击落率高,机关炮还可以进行对地支援,击穿轻装甲的车辆,而机枪则靠子弹多,用作平时的扫射。但这种混装配置也有个坏处,那就是由于两种武器的射速和弹道不一样,对飞行员的训练要求高。混装配置适合培训所谓的Ace飞行员(王牌飞行员)。全部装机枪的战斗轰炸机对飞行员的训练要容易一些,适合大规模培训飞行员。

    伞兵部队是德国策划的一个新兵种。在当时,德国已经在开始建立伞兵部队。伞兵部队能快速切入敌方腹地,干扰敌方交通和通讯,袭击敌方后勤,抢夺战略要。是提高战斗部署的机动能力的关键。德国很可能与原时空一样,成为第一个使用伞兵部队的国家。尧明对伞兵的建设也作了精辟的指示,着重强调了增加伞兵部队的防御力,以及对伞兵部队的保护。

    在1930年代初,德国就已经开始进行火箭技术的研究了。烽火很古怪,因为火箭噪声大,精度差,他一直不重视火箭技术。尧明的态度截然相反,他强调加强火箭技术的研究,并指出“制导火箭”――导弹――是现代战争的关键技术。

    这时候德国空军已经在研究用红外夜视的方式在夜间作战。尧明让把这项技术推广到陆军。尧明认为陆军更需要这一技术。尧明还用这个例子证明综合和统一管理的军备技术研究的重要性。

    为了节省经费,尧明对空军用鱼雷攻击敌方舰艇的方式表示了反面的意见,并建议删减一系列飞机载鱼雷和鱼雷攻击机的项目。在当时,飞机载鱼雷攻击舰艇还算是新技术,并被预测为飞机轰炸水面舰艇的重要方式之一。

    飞机外挂鱼雷攻击有很大的弱。因为制造技术的原因,鱼雷的入水速度不能太快,使得鱼雷攻击机在释放鱼雷前,必须在敌方的密集防空炮火前降低速度。这使得鱼雷机很容易被防空炮火击落。鱼雷在水中航行的速度一般低于40节,只和快速战舰相当(一般高于30节),容易被战舰躲避。可以预见,高速的空对舰导弹将取代低效率的机载鱼雷。尧明即将规划空对舰导弹项目。为了节省经费,自然要砍掉空军鱼雷攻击的研究项目。

    至此,常规的汇报完毕后。根据以往的经验,大家都意识到是“元首”发表新技术动向的时候了。

    尧明神气活现地列出了一个大纲,其中包括轰炸机的轰炸方式,集束炸弹,导弹,直升飞机和喷气式飞机等。

    首先讨论的是轰炸方式。在当时,德国空军飞行员被普遍训练的是俯冲轰炸。德国的Ju87是一款设计得非常成功的俯冲轰炸机。Ju87上安置了俯冲失速保护的装置。这种装置可以在飞行员俯冲轰炸过程中,因失速而出现短暂昏厥时,自动拉回飞机,避免飞机撞到地面。靠这种先进的技术,德军投弹轰炸相当准确。

    当然德国空军飞行员更喜爱那种能体现勇猛和冒险的精神。为了体现自己的神气和威慑敌方,德国的俯冲轰炸机上安装了特别的尖啸装置,在俯冲轰炸时,会因为与空气摩擦而发出尖利的啸声。

    但Ju87的缺也是巨大的,它因为速度慢,很容易被对方战斗机击落。

    Ju87的高精确度带来的一个副作用是德国空军希望所有的战术轰炸机都能进行“俯冲轰炸”。这对于重型轰炸机来,无疑是表演“大象翻跟斗”的高难度动作。可以预见,这一不切实际的要求将大大地限制德国重型轰炸机的发展。

    为了服德**事专家更多地使用高空平飞轰炸,尧明提出了在取得绝对制空条件后的精确轰炸理论:“如果投出的炸弹可以在空中利用空气动力学漂移的话,我们可以投出炸弹,再用无线遥控使炸弹准确地降落在需要轰炸的地。整个过程就好比定跳伞或者飞机滑翔”

    “高空平飞精确轰炸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避开地面的防御系统,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