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谷粒网 www.guli.la,老大是女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崔南轩淡淡扫傅云英一眼。

    身为湖广学子,不仅不主动投效他,平时总避着他,还跑去和霍明锦那个武夫搅合在一起,这个时候知道叫他老师了。

    他倒是机灵,知道这时候一句老师出口,自己必须护着他。不然传出大理寺少卿当着吏部侍郎的面欺负侍郎的学生这种流言,他以后还怎么收揽人手?

    所有人都在偷偷看他,崔南轩放下手里的酒杯。

    否认肯定是不可能的,他前些天刚刚在太子面前说自己曾是傅云的老师。

    反正他没打算和沈介溪讲和,怀疑便怀疑罢。

    他很快做了决断,问傅云英:“过了初八就要去东宫听差,这些天认真温习功课,不可荒废学问。”

    傅云英垂目道:“是,学生不敢松懈。”

    崔南轩接着吩咐:“袁文才学很好,日后和他同在东宫,多向他学习。”

    傅云英答应一声。

    沈少卿的脸色慢慢沉了下来。

    他把傅云叫上来,就是想看看崔南轩对这个湖广学子是什么态度。他摆明了看不起傅云,崔南轩却言语温和,明显有维护之意。

    崔南轩没让他失望,这位吏部侍郎,果然如其他人所说的一样,冷情冷性,铁石心肠。叔叔沈首辅当年一手提拔他,重用他,他现在高升了,翅膀硬了,不想和沈党绑在一起,打算自立门户。

    大员们的勾心斗角暂时和傅云英没关系,她只是沈少卿用来试探崔南轩态度的。

    扯了几句闲话,沈少卿心头焦躁,摆摆手,示意她离开。

    ……

    傅云英在京师的名声更响亮了,这一次她成了众人口中左右逢源的投机者。

    霍明锦是她的恩公,崔南轩是她老师,傅云章是她哥哥,她即将入东宫学习……除了沈党,朝中其他几派势力的中心人物她全都能扯上关系。

    经过茶楼的事,沈少卿亲口说出她是赵师爷的学生,于是众人都知道她和阁老夫人赵氏算得上是同门弟子。

    这一下连沈党的人看她的眼光都复杂起来。

    朝臣必须有自己的立场,而且绝不能轻易动摇,否则里外不讨好。

    傅云英终于清静了。

    不管哪方的人,都觉得她身份太复杂,不可靠,拉拢过来也没用。

    没人给她压力,也没人欺负她,因为她身后牵扯太多,谁都不想多事。

    风平浪静中,迎来她去东宫的日子。

    李昌亲自来接她。

    霍明锦公务繁忙,年前去山西平阳府,到现在还没回来。

    马车刚驶出大街,周家的人找了过来,周天禄邀请傅云英和他共乘。

    傅云英谢过他的好意,婉言拒绝。

    周天禄是京中出了名的纨绔,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人人都知道他有一个癖好——喜欢年轻俊秀的少年。

    被她拒绝,周天禄也不恼,笑呵呵先行一步。

    宫城南部的殿宇大多屹立于高台之上,楼台高耸,广场空旷,威武壮观,越往北,宫殿越密集。太子东宫坐落于宫城东边。

    傅云英、周天禄和袁文前后脚到了地方,小太监先让他们坐在抱厦里等。

    太子在上课,几位阁老都给他当过老师。詹事府詹事、院事、副詹事、詹事丞、太子宾客,全都由朝中大臣遥领。

    殿内静悄悄的,太监们屏息凝神,守在廊庑前,一声咳嗽不闻。

    周天禄闲不住,枯坐半晌,找小太监搭话。两人说说笑笑,还挺热闹的。

    袁文直翻白眼。

    之前东宫太监给傅云英几本书,要她认真研读,她今天把书带过来了,就坐在窗下看。

    袁文嫌周天禄太吵,见她随身带了几本书,想找她讨一本看,又不好意思张口。他前些天还嘲笑过她。

    傅云英看他好几次欲言又止,红着脸喃喃几句,却没出声,挑了挑眉。

    就让这位袁大才子自己纠结吧,反正难受的不是她。

    一个时辰后,小太监示意他们进殿。

    还没到灯节,年不算过完,殿里廊下挂了许多戳纱宫灯,什么图样的都有,下面吊着长长的丝绦坠子。风吹过,飒飒响。

    袁文打头,周天禄居中,傅云英走在最后。进殿先朝坐于书案前的太子请安。

    太子面前堆了一案的书册,抬起头,神色有些疲倦,让他们各自归座。

    他们的座位离太子的书案很近,比太子的略低。

    傅云英整理好桌上凌乱堆放的书,小太监拿了纸笔过来,要她先抄一篇文章。

    太子想看看他们的字写得如何。

    傅云英聚精会神,提笔写字。小太监看她写完,把吹干墨迹的纸收上去。

    看过三人的字,太子道:“我的字写得不好。”

    太子的字确实写得不好,他长到这么大,不管在哪方面都是平平。其实这并没什么,身为皇子,他用不着追求学问。但身边的老师全是进士出身的天才,皇上的要求又严格,太子怎么努力都做不到让人眼前一亮,屡屡为自己的平庸颓丧。

    周天禄和傅云英还没说话,袁文先点点头,开始认真给太子提意见。

    周围的小太监脸色都变了。

    太子被袁文传授了几句窍门,心情愈加沉闷,摆摆手,去隔间休息。

    太监们忙进去伺候。

    周天禄啧啧了几声,对袁文道:“太子的字写得很好了,你下回机灵点,别连累我和傅云。”

    袁文瞪他一眼。

    太子被太监们吹捧了几句,心情好了点,要带傅云英他们几个去校场玩。

    校场设箭靶,有人在里面练习骑射。

    听到利箭划破空气的声音,傅云英皱了皱眉,脸色有点发白。

    周天禄注意到她不想靠近箭靶,哈哈大笑。

    第一天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陪太子练字看书,说说话,然后便散了。

    太子很喜欢周天禄,一来周天禄一双桃花眼生得妩媚,说话带笑,什么都捧着他,二来周天禄那样的富贵公子,别的不会,就会玩。他教会太子几种新花样,太子玩得很投入。

    只有一个皇子长成,代表着太子从小在众人的瞩目中长大,皇上对他寄予厚望,偏偏他资质平庸,很少有放松的时候。

    袁文很不满太子明显的偏爱,觉得周天禄可能会带坏太子。

    这天几人一起出宫,袁文警告周天禄莫要整天将宫外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拿来哄太子高兴,太子是一国储君,不能玩物丧志。

    周天禄眼皮一翻,哼了一声,“怎么,你嫉妒太子殿下喜欢我?我教教你吧,只要你以后少劝太子几句,太子也会喜欢你的。”

    袁文为之气结。

    傅云英没掺和到两人的争吵中去,春闱在即,之后就是殿试,傅云章开始闭门读书,她白天来东宫应卯,夜里为傅云章和袁三准备考试的事,忙得画画的时间都没有。

    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宫里的梅花开了又谢,宫人脱下厚厚的冬衣,换上轻薄春衫。

    这天她照例到东宫应卯,发现太子穿了身打球服,手里拿了根球杖,笑道:“天朗气清,不如去打捶丸。”

    周天禄立马响应。

    袁文眉头紧皱。

    傅云英无所谓。太子这人不坏,不过毕竟还年轻,表面上温和,其实不怎么喜欢身边的人风头盖过他,他们陪太子读书,用不着展露才学,只要时不时夸一夸太子,哄太子高兴就好了。

    打球场就设在庭院里。

    太子执球杖,傅云英、周天禄、袁文和几个小太监陪打。

    最后自然是太子赢得多。

    中场休息,太监进来通报,说翰林院修撰汪玫来了。

    听到汪玫这个名字,周天禄噗嗤一声笑了,一旁的袁文狠狠瞪了他一眼。

    汪玫此人名震京师,是南直隶的神童,之前十三岁中举的汪阁老就是他的叔叔。汪家家学渊源,一门三叔侄,个个都是肱骨之才。这汪玫呢,不愧为汪家子弟,自从能说话起,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天赋。他九岁中秀才时,大家都说他就是下一个汪阁老。

    然而汪玫可能是名字取得不好,亦或是触了什么霉头,总之命途坎坷。他准备考乡试的时候,外祖父病逝了。按理他用不着为外祖父守制,但他自小在外祖父膝下长大,外祖父是他的启蒙老师,他年纪又还小,因此那一届乡试就没考。等几年后汪玫再去考乡试时,他祖父去世了,这一回他得按规矩守孝。又过了几年,汪玫信心十足,前脚都踏进考场了,家里人拦下他,说他祖母病危了。这么折腾下来,三年又三年,汪玫从名扬天下的少年神童长成青年,娶妻生子,儿女绕膝,还没考中举人。以前才学不如他的人都升任四品官了,他还是个秀才。又到了一年乡试的时候,汪家人如临大敌,汪玫的父母连门都不出了,每天待在家中好吃好喝养着,生怕自己有个不好连累儿子前途。还好这一年汪家人没有生病的,可临到考试的时候,竟然刮起飓风!河水倒灌入城,整个贡院都被淹了,汪玫不信邪,坐在及腰的深水里坚持考完试,出了考场,当即大病一场。

    都以为这一回应该不会再出什么变故了,考官找上门,劝汪玫想开点,他的试卷被洪水冲走,考试只能作废。

    汪玫几欲呕血。

    前几年汪玫终于一鼓作气顺利通过乡试、会试、复试和殿试,而且高中一甲榜眼,都以为他否极泰来了,汪母不幸病逝。

    汪玫只得回家为母守孝。

    等他守孝归来,大臣们怜惜他,不忍他再蹉跎,马上将他送进翰林院,据说他用不着熬资历,只是走个过场。

    汪玫生得白白胖胖,幸得骨架小,所以不显痴肥,穿一身圆领官袍,戴纱帽,走进庭院,看到太子在打捶丸,目光落到傅云英身上,朝她招了招手。

    笑眯眯的,看起来就像寺庙里的弥勒佛。他倒霉了那么多年,还能笑口常开,是个豁达之人。

    傅云英朝他走过去,“汪大人有什么吩咐?”

    汪玫笑着道:“我前几日去太子洗马那儿找一本书,看到阁中的藏书打理得井井有条,听太子洗马说,这些天都是你担任他的助手。”

    太子洗马,是詹事府的文职,掌经史子集、制典、图书刊辑之事,立正本、副本、贮本以备进览。太子要看的书都要经过太子洗马的手。

    傅云英常常去藏书阁为太子寻书,她曾管理书院的藏经阁,看到东宫藏书堆放虽然整齐,但不符合太子平时的看书习惯,便试着将太子最近读的书整理出来。太子洗马看到以后,让她帮了几次忙,见她干活麻利,而且吃苦耐劳,之后忙不过来时就让她帮忙给太子送书。

    “翰林院抓不到人,正好看到你,我求太子把你借过来给我当助手,怎么样?”汪玫笑问。

    傅云英诧异了片刻。

    不等她说什么,汪玫径自去找太子。

    太子见他来了,停下比赛,和他谈笑。傅云英看到太子朝她看了过来,忙垂目。

    不一会儿,汪玫朝她走过来,“好了,太子答允了。”

    果然,太子把傅云英叫过去,笑着说:“汪玫幼时是南直隶的神童,他找孤要你过去,孤答应了,你过去帮他几天忙。”

    傅云英应喏。

    回去和傅云章说起这事,傅云章笑了,道:“汪玫为人豪爽,名声一向很好,而且确实有真才实学。不过做事时脾气太急,常常把小吏们骂哭,老师说他最近因为编书的事和同僚起了点争执,一气之下要独自一人编书,你过去帮他,大约就是做一些抄书找书的力气活,现在没人愿意搭理他。”

    他叮嘱她,“做好准备,不管汪玫怎么骂你,别往心里去。实在受不了,我让老师帮忙。”

    傅云英想了想,跟着汪玫编书并不是坏事,她就是做这个的,再枯燥的活计她也能坚持下来,不怕吃苦受累,至于汪玫爱骂人,随他骂去好了,她左耳进右耳出。

    ……

    第二天,她在宫门前等汪玫。

    周天禄很同情她的遭遇,对着她连连摇头,“可怜哟……”

    袁文却很嫉妒傅云英,他很崇拜汪玫的才学,可惜因为不好意思当面对汪玫表露仰慕之意,至今还没和汪玫搭上话。

    汪玫的马车准时到达宫门前,看到傅云英在一边等着,汪玫道:“我都是这个点来,以后你只需要准时到就行。”

    看起来很好说话的样子。

    傅云英跟着他进宫城。

    入三阙宫门之后,一条御道贯穿广场南北,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一百余间,向东、西又分别左右折,有向南廊房三十余间,便是千步廊了。千步廊两侧分别是各部衙门办公之地,文官在东千步廊之后,武官在西千步廊之后。

    千步廊气派森严,翰林院位于东墙之后。

    阁老重臣必定出自翰林院,这一点天下皆知。

    不过翰林院里着实冷清,一路走进去,空无一人。

    进士进入翰林院以后,用不着每天去点卯,因为日后他们只要通过考试就能升迁,因此很多进士长期请病假,更有甚者干脆就不去。

    汪玫把傅云英带到自己值班的地方,把她介绍给其他助手杂役,然后指指墙角一堆破损的书,道:“整理出名目。”

    傅云英答应一声,开始整理。

    不知道是因为她年纪小,还是顾忌着她是东宫的人,又或者怕第一天就把她吓走,汪玫这一天对她很和气。

    午时众人休息吃饭,千步廊的官员都是跟着鸿胪寺吃大锅饭,饭菜的滋味……一言难尽。

    到下午,傅云英接着整理那堆破损的书。都是她熟练的活儿,她做得很顺手。

    如此一连给汪玫当了五天的苦力,她手脚麻利,踏踏实实,没有表现出一点不耐烦。

    第六天,汪玫不让她整理图书了,让她搬书。

    这是杂役干的活儿。

    傅云英没有多问,搬就搬,她力气大。

    如此又过了五天,汪玫又整幺蛾子,让她抄书。

    她二话不说,埋头就抄。跟着傅云章读书的头几个月,她天天抄书。

    再反反复复磨炼她一个月后,汪玫终于道出找太子讨她当助手的真正用意,“你的画画得很好,我要编的书里需要插入几幅画,可其他人画的画总达不到我的要求,那些宫廷画师又不屑干这个,我想让你试试,你愿不愿意?”

    原来润古斋的伙计说的那位汪大人,就是汪玫。

    傅云英想了想,问:“晚辈当然愿意,不过有一事想问汪大人。”

    见她一口答应,汪玫眉开眼笑,更加像大佛了,“你问便是。”

    “大人的书编好后,晚辈可否有幸署名?”傅云英说,“只是图画的部分。”

    汪玫皱眉想了想,道:“这倒也没什么,不过只会在有图画的地方留下署名,不怎么显眼。”

    “那便够了。”

    傅云英一笑。

    太子听说汪玫和傅云英相处得很融洽,很高兴,嘱咐她,“汪玫有什么要求,务必要全力以赴。”

    她恭敬应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